在寒假徹底地休息,順便思考困擾已久的一些問題,有些心得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其中一個問題是,學生加入理論物理研究群,到底可以學到什麼能力呢?回台灣以來(11年了!),對博士生的期待一直都很清楚 -- be a competent researcher。要成為有競爭力的理論物理學家,有些是可以訓練的,有些卻並非如此,最近整理岀一些頭緒:
(1) read research papers
(2) learn basic programming
(3) write notes
(4) work on publishable project
(5) find appropriate references
(6) write paper draft
(7) find publishable ideas
(8) pick up professional techniques
(9) write paper independently
(10) fight to publish
我認為做專題研究的大學生,應該到達 level 3,認真的碩士生,要有level 6的功力,而對博士生而言,在畢業前應該練就level 9的功夫,至於最後的戰鬥神功,可能需要一段時日,很多人是拿到教職後才學會的(我就是!)。可以測試一下自己現下練到哪一級了,呵呵。
當然,還有其它重要的能力,像是方向感、品味、堅持、合作等等。但是在某個程度上,這些東西並沒有確切的方法,可以一階一階地練上去,所以才會有各式各樣的物理學家吧!
對了,有沒有注意到每一級的功夫,都是動詞帶頭的。我故意這樣寫的,因為「動」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該去寫欠文敏的論文了。啊⋯好像欠了一屁股的論文債,我會加油的!
回覆刪除今天剛好看到一篇文章.
回覆刪除http://www.douban.com/note/96488876/
原文連節裡頭有,英文標題是
10 easy ways to fail a Ph.D.
剛好也是十點
這十點真是寫得簡單明瞭阿!
回覆刪除我應該要把它印下來每天督促自己~
督促自己+1!!
回覆刪除加油!
回覆刪除衷心期盼在我畢業的那天,我可以看著這上面的10點一一打勾,不過...總覺得一一打叉的機率比較高 嗚嗚 ~~
回覆刪除我也要來自我督促!!!加油~~~
回覆刪除